第三十七章 不战而亡
    陈国都城。    宛丘。    “缺粮?那杂粮随便种种,漫山遍野不都是么,怎会短缺至此?”    陈王看着殿上六卿,不解地问道。    六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已是愁得双眉紧皱,唯有苦声道:“大王,连年征战,不事生产,尤其是与蔡国一战,自去年冬天一直打到现在,误了农耕,又逢天灾,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啊!”    他们一味诉苦,是万万不会说前段时间,由于富商高价收杂粮,麾下家仆将大批的粮草卖出,现在突然没了粮,才慌了手脚。    “那怎么办啊?”    陈王双手一摊:“要不向楚国借粮?”    “万万不可!”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六卿齐声道:“大王,楚国借给我们杂粮,索要的可是灵粮啊!”    陈国和楚国,恩怨纠葛已久。    陈国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第二次就与楚国大有关系,甚至于现在的楚平王,还在陈国当了五年君王。    是的,楚平王在陈国当了五年大王,后来回国继位,将位置让了出来,陈国才算复国,并且依附楚国,仰其鼻息。    经那一役后,陈国元气大伤,向周遭各国,包括姜国连连开战,也是为了掠夺财富,挽回损失。    可现在,损失没挽回,自己家里没粮了,楚国倒是肯借粮,却狮子大开口。    杂粮是给百姓吃的,灵粮则是公卿贵族服用,如果楚国趁机盘剥,触动的可就是上层的利益,他们岂能愿意?    陈王看得出这些臣子的私心,脸色一沉:“你们既然不肯出灵粮,哪国有粮食,还不赶紧去借?”    “大王,除了晋齐楚三大国,诸侯列国或多或少都有缺粮之兆,尤其是杨国和徐国!”    六卿先抑后扬:“不过从两国身上,我们也找到了解决之道!”    陈王赶忙问道:“什么办法?”    六卿道:“将难民往姜国赶!”    陈王一怔:“姜国?那打仗很厉害的小国?”    “大王,正因为姜国前些年打了胜仗,太子龙阳似乎认为区区弹丸之地能够崛起,竟请了鲁国孔丘回国,大肆宣扬儒家仁德之道,趁着各国灾荒之际,收纳四方难民,那杨徐二国本来要饿死许多人,现在一窝蜂都涌入姜国!”    陈王却是有危机感的,皱起眉头:“可如此一来,姜国人口岂不是大大增加?万一他们借此机会增兵,对我陈国岂不是威胁?”    “大王尽管放心,那难民本就是饥寒交迫,连常人都不如,要先养好身体,再进行训练,岂是一朝一夕之功?”    六卿胸有成竹地笑道:“姜国来者不拒,大量的难民涌入,他们的粮草能够坚持多久?恐怕不出一两年,粮草就要不济,那时我们直接挥军攻打,内忧外患,便是亡国之危!等到灭了姜国,难民回归,相当于他们白白替我们养了百姓,度过了难关!”    “有理!有理!”    陈王细细思索,觉得这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了,颔首道:“就这么办,还有儒道误国,以后那孔丘和他的弟子,一个都不准进我陈国!”    “是!”    ……    ……    “停!”    长长的运粮车队,在姜国王都城门前缓缓停下。    “验!”    文种一声令下,麾下的官吏立刻上前验粮,个个精明能干,心细如发。    如今姜国以都城为中心,划分东南西北四郡,每个郡内,都涌入了数以十万计的大量难民。    这些粮食,就是赈灾的。    “转告孔大夫,东郡的劳作指标还未达标,如果十日内,还未开垦完良田,下一批粮草,将优先送给更需要它们的人。”    文种验粮完毕,转交给子路。    “是!”    子路拱手应下,精神振奋。    最初孔丘入姜国讲学,再被任命为大夫时,他其实并不看好。    姜国太小,国力太弱,就算太子有心,上下也会反对。    然而孔丘师徒很快发现,姜国远不是外界误以为的那么弱小,这里人才济济,上下一心,除了受限于国土和人口,无法大力发展外,竟是具备崛起的一切条件。    所以当太子在各国饥荒,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之际,实施儒家道义,做圣德仁君,接纳四方难民,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当然,难民不会白养活,而是赋予劳作任务。    仙武世界人口虽然是凡俗世界的数十倍,但放到广博无比的大地上,依旧显得地广人稀。    姜国是弹丸小国,那是跟其他国家想必,实际上它的国内,也有大片的土地荒芜着,这些难民便开垦荒田,兴建城镇,最终安家落户。    孔丘其实一开始不太同意这种模式,因为劳作是强制性的,他更希望百姓有感圣君仁德,自发劳作。    不过文种麾下的官吏挑出许多好逸恶劳,甚至惹是生非的难民后,他也无话可说,做出一定的改变。    正如孙武尚未写出孙子兵法,孔丘的儒道也在不断完善。    有了孔大夫起早贪黑的工作,门下各大弟子的奔忙,文种的内政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难民渐渐不再是难民,而是姜国的子民,培养出了极强的认同感,开始落地生根,婚姻生育。    底子好,身体强壮的,则被选拔参军。    姜国在飞速扩军。    五万!    七万!    十万!    短短数年的时间,姜国的人口就翻了三倍,常备军力到达二十万。    反观周边四国的人口大幅度缩减,军队实力也飞速衰弱。    四国国君都坐不住了。    他们日日夜夜期盼姜国的粮食吃完,仁德圣治崩盘,可传回来的消息,却是姜国大军开赴边境。    陈国王宫。    嘭!    随着重物坠地的声音,陈王双肩耸动,歇斯底里地怒吼起来:“三月之前,杨徐两国国君携印绶,除衣冠,开城投降,现在姜国大军也来了,一战未打,一战未打啊,难道你们也要我陈国不战而亡吗?”    六卿跪在地上,战战兢兢,不敢动弹,却听外面乱声大起,有人直接叛乱,到处散播消息:“仁义之军,降而不杀,降而不杀!”    陈王身躯一晃,猛然向后倒去:    “完了!”兴霸天的诸天我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