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博览群书
书迷正在阅读:这个剑修太卷了、人在综墓,卸岭盗魁、重生回到战神夫君战死前、疯批王妃驾到!植物人王爷出棺拜堂!、极品风流小医仙、都市傲世医仙、开错外挂怎么办、买个病秧相公冲喜,我腰疼了、诡道:东方鱼白、娱乐:我捐千亿被曝光,全民泪崩
		
		    水淹攻城适用于临近河流的城池,堵塞河道引水淹城,令守城方不攻自溃。    在以往的历史上也有很多经典的案例,而且这些案例,大多数都成功了。    因为大多数城墙不像边防重镇,不是由石头堆砌而成,而是夯土版筑的,因此一旦水泡久了,就会坍塌。    秦阳县虽然也算是重镇,但并没有全采用石头堆砌而成,因此面对水攻也是毫无办法。    赵绛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对想占据道德高地,收买天下民心,从而征服全国的他来说,水淹攻城会给他带来难以预料的名誉损害。    而众诸侯看到赵绛迟疑,自然也是明白他心中的考量,于是又说了起来:    “秦阳县城高兵坚,如今又有朝廷援军支援,而我盟军多次受挫,损兵折将,士气低迷想要强攻,除了造成更大的损失外,别无他法。    而围困,则可能拖到朝廷地方援军的到来,因此,水淹攻城,是最有效,也是最简便,并且能最大减少伤亡的办法,还望盟主应允。”    众诸侯显然不可能让赵绛获得了战果,又得了民心,让他一方独大的。    自然不能让他名声好。    在南阳郡的时候,底下兵士欺辱民众,实际上众诸侯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允许的。    要不然,一个个怎么都是地方霸主,怎么可能约束不了手下。    赵绛陷入了纠结,他哪不知道水淹攻城这个计谋是最有效的,但这无疑是把他架到火架上烤。    而且他还没办法把这个锅让别人背,毕竟他是盟主。    歃血为盟的那天,可都是说好了,一切军事行动,听从他的号令。    这可是发了公告,全军皆知的。    若是没有他的允许,底下的人敢去做这种水淹全城的事吗。    “让本王想想。”赵绛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打算深思熟虑后再做打算。    不过众诸侯却没有放过。    虎临太守道:“还望盟主以大事为重。”    “还望盟主早做打算。”    “盟主,我觉得两位太守言之有理。”就连赵奇也是说道。    这样,就可以避免和陈墨正面交锋了。    结束商议后,众诸侯已经安排人下去开采堵塞河道用的巨石了。    他们相信赵绛会用这个计谋的,得提前准备好。    ...    另一边。    高正带着一队人马,已经到达了海清湖,按照陈墨的吩咐,运走了这段时间制作出来的火罐炸弹和高爆雷。    不过时间紧,这些天制作出来的火罐炸弹和高爆雷,加起来都不超过三十,高爆雷甚至只有五颗。    高正没有多余的时间等他们再制作了,带着这些制作好的,便是第一时间往回赶。    ...    敌军没有动静,陈墨也乐得清闲,按照他的猜测,盟军九十万人,几次折损下来,应该不足五十万了。    而自己这边,加上峦山县、塔镇的守军,朝廷到来的援军,还有近四万的黄巾军,以及协防的民众,凑个十五万人马,还是可以的。    虽然这十五万人马中,真正能发挥战力的,只有一半但也能对敌军的主力,发起一次正面的冲锋了。    而且敌军肯定是要分出人马,去驻守峦山县和塔镇的。    所以他们真正要面对的敌军人马,应该不足四十万。    不过没有奇招的话,胜的几率不足三成。    陈墨的骑兵,在上次的大战,几乎全折进去了。    而且这次派来的援军,也损失了几千骑兵。    他想依靠骑兵冲锋来扭转战局,是太不可能的。    陈墨也不想冒险,等着回援的军队到来,是最稳妥的方法。    而且他也不担心对面能出什么奇招,自己有模拟器,能快人一步。    想清了这些,陈墨巡视了一圈城防,便是回到了县衙。    一连两天过去。    除了平常的骂城,敌军几乎没有多余的动静,守军也是听习惯了,堵住耳朵,任他们骂去。    有脾气爆的,当即便喊:“你奶奶的,一群手下败将,也敢在你老子面前狺狺狂吠,有能耐你上来杀了老子!”    双方对骂了起来。    县衙的院落里。    这两天,巫馨儿时常来找陈墨说话,和他谈讨武学,聊着聊着,巫馨儿发现,姜若晴才是她的知己。    可惜姜若晴跟她不对付。    比如巫馨儿耍了一套剑招给陈墨看。    姜若晴一眼就看出了这套剑招的来路:“崆峒剑法,崆峒派的三大武学之一。”    巫馨儿眉头一挑,又耍了几拳。    姜若晴不假思索:“金刚拳金刚门的绝学。”    甚至还念出了这道拳法的口诀。    还点评了巫馨儿:“这金刚拳乃玄阶高阶武学,以勇猛著称,大开大合,适合像老爷这种真气霸道之人修炼,你刚才耍的太过阴柔了一些,没有发挥出金刚拳的精髓。”    巫馨儿忙道:“那若晴姐你会吗?”    姜若晴摇了摇头,还带着几分讥讽道:“武学在精不在多。”    “那若晴姐你怎么能一眼看出来的?”    “看过。”姜若晴言简意赅。    素女派中不仅有许多精藏的道典,更是搜罗了许多门派的功法、武学,而姜若晴作为如今素女派一脉单传的掌门。    平日里除了修炼外,便是看这些功法、武学来打发时间,同时也想集各派之所长,研究一些新的东西出来,也方便以后更好的教导弟子。    巫馨儿半信半疑,想了想:“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后两句是什么?”    姜若晴想也没想:“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还道:“这是《太上感应篇》的原文开头,若是巫姑娘想要考量我,可以问我一些难的。”    巫馨儿顺势问了句难的。    姜若晴照样答了出来。    巫馨儿眼中露出几分赞赏:“没想到若晴姐也看过这本书。”    “看过一二。”姜若晴居然也谦虚了一分。    巫馨儿此时已经对姜若晴更感兴趣了:“若晴姐,你不必对我怀有敌意的,我们其实可以成为朋友...不,好姐妹。”    巫馨儿觉得好姐妹更亲近一些。    姜若晴反而觉得她这是挑衅:“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