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水至清则无鱼
书迷正在阅读:末世降临:囤货千亿养崽崽!、我的进化系统太无敌、修魔有道、年代:小日子过的真好、修仙大佬靠农场种菜风靡全星际、惊悚:我只卖凶宅、风流国医、都市之最强合成系统、都市古仙医、朕真的不想当皇帝
		
		    第148章水至清则无鱼    朝野之中,随着皇帝的旨意下达,彻底的风声鹤唳了起来。    官员们几乎都极力的清扫着他们各自的底子,生怕被东厂查到了他们的身上。    然而,这些官员们却不知道,不管他们如何清扫自己的底子,只要东厂想查,他们没有谁是能逃过东厂的手段的。    户部尚书府。    曹正淳带着厂卫冲进了户部尚书府,把户部尚书府的人都抓了起来,直接抄灭了户部尚书府。    “启禀厂公,户部尚书府的人都抓了起来。”    “不过,昨夜进入户部尚书府的那个范少和不在其中。”    一位厂卫走过来,对着曹正淳禀报道。    呃?    跑了?    曹正淳眉毛挑了一下。    昨夜,曹正淳已经查到了进入户部尚书府的那个陌生人就是介休范家的少爷范少和。    现在,范少和不在被抓的这些人当中。    那么不用说,这范少和估计是跑了。    “派出厂卫去查,给杂家把他找到,不能让他逃了。”    曹正淳阴柔的说道。    能在厂卫的监视下跑了,倒是有些能耐。    不过,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想要逃出洛阳城去可没有那么容易。    再说,连介休范家都要被诛灭了,范少和一个范家的少爷跑又能跑的哪里去?    “是,厂公。”    ……    慈宁宫。    太后也知道了朝堂上所发生的事情。    太后看向了一早就来给自己请安的蜀王周治;“治儿,你看到了吧!”    “这就是哀家昨天为什么要那么认真的嘱咐你了,这朝堂上的事情可是变幻莫测。”    “那些大臣们也都没有一个是易于之辈。”    “既然敢在朝堂之上大骂陛下,还想行刺陛下。”    “真可谓是胆大包天。”    “治儿你回来的这段时间,可记住哀家昨天对你说的那些话,免得受到什么牵扯。”    太后看着周治又提醒了一番。    周治笑着点了点头;“母后放心,儿臣知道轻重,不会牵扯到朝堂中的那些事情当中去。”    周治表面平静,可心里却已经是焦躁不安。    周治怎么也没想到,他刚回来没一天的时间,户部尚书范永斗就出了事,介休范家也被下旨诛灭。    这可有些麻烦了。    要知道,他可是和三大世家已经有了暗谋。    要是户部尚书范永斗把这件事情爆出来,那就算是他这个蜀王,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在焦躁不安的心里下,周治和太后又聊了几句,便起身离开了慈宁宫。    出了皇宫后,蜀王周治一脸凝重的向着蜀王府走去。    在路上的时候,见到厂卫缉拿了一些官员,周治的脸上更是闪过了一丝忧虑。    他刚回洛阳,户部尚书范永斗和介休范家就被他的那位皇兄下旨抄家灭族。    这让周治不得不担心,他们的谋划是不是被他的那位皇兄擦觉到了什么?    虽然说是户部尚书范永斗是因为贪污腐败被拿下,介休范家也是因为户部尚书在朝堂上想要刺杀陛下而被下旨诛灭。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很合乎情理,没什么问题。    可周治总感觉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不可能他刚和三大世家有了谋划,回了洛阳,这范永斗和介休范家就被他的那位皇兄下旨诛灭。    这似乎也太巧合了一些。    带着浓浓的心思,周治回到了蜀王府。    坐在书房里。    周治沉思了半个时辰后,召来了管家三德。    “三德,立马去联络一下他们,小心厂卫。”    “同时,马上派人把范家的变故告诉计无生,计无生他知道该怎么做。”    周治一脸慎重的看着三德说道。    范永斗和范家的事,打了周治一个措手不及。    周治不得马上联系一下其他两家,看看如何应对这件事。    这一个不小心,可是会满盘皆输的。    “是,王爷。”    三德不敢怠慢,点了点头,立即离开了书房。    ……    养心殿。    周辰退朝返回养心殿后,一脸的阴沉。    刚刚朝堂上范永斗的举动大大的出乎了周辰的预料。    周辰没想到范永斗在朝堂上居然敢大骂他昏君,还想暴起行刺他这个皇帝,真是找死。    最让周辰阴沉的是,范永斗这样的一闹,一下子打乱了周辰的谋划。    本来周辰是想借着清查户部的理由,先把朝堂上的官员逐渐的清理了,然后再动三大世家。    可是现在,被范永斗在朝堂上这样暴起一闹,周辰就不得不下旨诛灭介休范家了。    如果周辰连范永斗在朝堂上这样大逆不道的举动都能容忍,不诛连其族的话,那周辰这个皇帝也就不是大周的帝王了    “还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周辰心里暗暗的叹了口气。    现在周辰下旨诛灭介休范家,依着介休范家的能量。    周辰知道,范家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收到这个消息。    朝廷再想像对付博陵崔家那样对付范家,就没那么容易了。    “陛下,礼部尚书求见。”    这时,一名内侍厂卫走了进来,禀报道。    “让他进来。”    “是,陛下。”    内侍厂卫转身离开。    片刻功夫,杜如晦便走进了养心殿。    “臣,杜如晦见过陛下。”走进养心殿后,杜如晦对着龙椅上的周辰毕恭毕敬的见了一礼。    周辰抬眼看着走进来的杜如晦道;“克明不用多礼。”    “克明来养心殿见朕,是有什么事吗?”周辰问道。    “陛下,这是臣经过一夜整理出来可留下的官员名单。”    “还请陛下过目。”    杜如晦拿出一份名单送到了周辰的面前。    “哦!”    “怎么快吗!”    周辰眼里闪过了一丝诧异。    昨夜,周辰才召见的杜如晦和刘晔,商量的这些事,今早杜如晦就整理了出来。    可见这杜如晦一晚上估计是没睡。    怪不得历史上杜如晦会病逝。    就这熬夜处理政事的效率,想不病逝都难。    周辰心里想着,拿过了那份名单,打开,直接看了起来。    这是周辰昨夜召见杜如晦和刘晔二人时,杜如晦和刘晔二人给出的一条建议。    那就是,三大世家豪门在朝堂上的官员人数不少,如果全部清理的话,先不说造成的动荡有多大,就是能不能短时间内补缺上这些位置都是个问题。    所以,杜如晦和刘晔二人建议,对这些官员逐情处置。    能用的要用,能留的要留,该清理的清理。    不能一刀下去,都砍了。    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杜如晦和刘晔二人的这个建议,周辰没有反对。    周辰知道,天下没有那么多的清廉正直之臣,也没有那么明显的黑白之分,有的永远都是利大于弊。    只要这些官员有能力,能为周辰这位皇帝所用,那么就算他们贪一些银子,做一些勾当,周辰也能容纳。    身为一个帝王,有容则大。    水至清则无鱼。    这个道理,周辰懂。    当然,不能为周辰这个皇帝所用的,那么就算是再有能力,那也只有一个结局。    周辰看完了杜如晦送上的这份名单后,沉吟了一下,直接拿起笔,在名单上划掉了几个名字。    然后,周辰将这份名单又返回给了杜如晦;“克明,朕知道你为官清廉,正直,瞧不上那些污烛之人。”    “但,水至清则无鱼,你应该懂。”    “每个官员都有他擅长的一面,只要他能为朕所用,对大周利大于弊,那就是朕大周需要的官员。”    “反之,如果不能为朕所用,对大周弊大于利,哪怕他再有才能,那对朕,对大周来说,也是尸位素餐之辈。”    周辰把名单返回给了杜如晦后,对着杜如晦说道。    杜如晦闻言,眼光闪烁了一下,立马明白了周辰的意思;“陛下之言,臣会谨记。”    “臣回去后,就马上再重新整理一下这些官员的名单。”    杜如晦躬身说道。    周辰点了点头。    他能理解杜如晦这些忠良之臣的想法。    像杜如晦他们这样的忠良之臣,都恨不得把那些奸臣贪官统统都清理了,让整个朝堂都换成像他们这样的清廉正直之臣。    可这可能吗?    朝堂最主要的就是平衡二字。    不能轻一色的白,也不能清一色的都是黑。    要阴阳平衡,才是长久之道。    要是都是清一色的颜色,那就是皇权和臣权的对立了。    “克明,这次清理户部,你肩上的担子可以说是最重。”    “子扬他们只管查,抓人,而你却是要负责及时的补齐这些被拿下官员的空缺。”    “一旦你这里不能及时的补齐这些官员的空缺,那会造成不小的影响,甚至会让朝廷中枢瘫痪。”    “所以,补齐这些空缺的官员乃重中之重,你一定不能让朝堂官员的位置空缺太多。”    “否则,影响会很大。”    周辰又一脸慎重的看着杜如晦说道。    刘晔负责清查户部,杜如晦负赛选官员,补齐这些被拿下官员的空缺。    可以说,杜如晦的赛选官员的重要性,一点都不比刘晔负责的清查户部差。    要是杜如晦这边不能及时的补充上空缺的这些官员位置,那朝廷的诸多政务可就会耽搁下来。    那样一来的话,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动荡。    杜如晦闻言,立即躬身道;“陛下放心,臣明白。”    “臣还有一事要禀报陛下。”    “最近各地方察举举荐官员的名单已经送到了吏部。”    “房尚书如今在北方四州,所以,这些各地方察举举荐官员的科考一直都没有定。”    “还请陛下选定主考官,对这些举荐官员进行科考。”    杜如晦又躬身说道。    科考吗?    周辰沉吟了起来。    周辰知道,大周的官员选拔实行的是察举举荐制。    每年一次,都是在年关进行。    由各地方官员察举举荐有才学,名望之人,报吏部。    然后,朝廷会统一对这些举荐之人实行最后的科考。    这也是为什么大周几乎八成的官员都是出自世家豪门或是和世家豪门有着千丝万缕关系最主要的原因。    普通的寒门子弟或是一般的学子们,没有地方官员的举荐,想要入仕,步入官场,那是很难的。    就算有真才实学,也得有地方官员的察举举荐才行。    否则别说是步入官场,进入仕途了,就是连最后的那场科考都没资格参加。    而世家豪门子弟则都能很容易的得到地方上官员的察举举荐。    一旦有了地方官员的察举举荐,那最后的科考基本上就是走一个形式罢了。    可以说,在大周,只要得到了察举举荐,基本上就算是已经步入了仕途。    周辰想着朝廷选拔官员的这个察举举荐制,眉头微皱。    在周辰看来,大周这样的选拔官员,弊端太大。    先不说各地方察举举荐的这些人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就说这个察举举荐就会让朝廷错过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    还有最后的这场科考,本来是对这些各地方官员察举举荐之人的最后的一道把关。    可如今只成了一种形式。    这都是问题。    周辰沉吟了片刻后,抬眼看着杜如晦开口道;“克明,大周察举举荐官员的制度弊端太大。”    “如今,朝廷又急缺人才。”    “朕打算这次科考放开察举举荐这道门槛,天下有才学之人都能参加,不注门第出身,只看真才实学,由你主考,全权负责这件事。”    “你觉得如何?”    周辰看向了杜如晦。    既然这察举举荐弊端太大,那周辰自然不能在用这察举举荐制来为朝廷选拔官员了。    可想要完全的废除察举举荐制,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到的。    这其中会涉及到天下世家豪门的利益。    所以,周辰这次的科考先放开这道门槛,试探一下世家豪门的反应,看看结果如何。    “臣,遵旨。”杜如晦立马明白了周辰的意思,直接躬身道。    虽然周辰这看似在询问,实则已经是做了决定。    见杜如晦没有异议,周辰便点了点头;“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朕会下旨让八贤王和兵部尚书作为副考官。”    “有他们二人协助你,你会轻松很多。”    周辰看着杜如晦说道。    “是,陛下。”    杜如晦应声道,然后离开了养心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