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清玉公主轻扬下巴,向乐荣县主投去得意的一笑。 “可……” 乐荣县主的话音未落,便被平宁郡主迅速拉回,并捻起一块糕点,直接塞入乐荣县主的口中。 清玉公主宛如得胜的雄鸡般昂首阔步,点兵点将,得意地扬长而去。 萧扶混不吝的朝着秦太师咧嘴一笑,无辜的摊摊手“秦太师,父皇特意吩咐了,本殿下与皇兄得听从太后娘娘的意愿行事。” “否则,回宫后,是要大板子伺候的。” 端王温和一笑“本王亦然。” “得罪了,秦太师。” 端王和二皇子相偕离去。 秦太师气的脸色铁青,呼吸急促,有些喘不上气。 早知如此,他绝不办曲水流觞宴。 谢太后清了清嗓子“哀家有三年多不曾召见尔等了,一时间都有些恍惚陌生。” 老嬷嬷闻弦音而只雅意“请诸位依次给太后娘娘见礼。” 朱漆柱子旁的血迹尚未冲刷干净,空气里弥漫着的血腥气也未散去。 不少胆小的官眷勉强撑着才不至于失礼。 有人腹诽嘀咕,谢太后不是吃斋念佛上千日吗,怎么杀人不眨眼的。 念的哪门子佛! “臣女乐荣,给太后娘娘请安。” 乐荣县主囫囵吞枣咽下糕点,灌了盏茶,便忙不迭地行至中间空地,一本正经的行了最郑重的叩拜大礼。 乐荣县主觉得,曾经那个母仪天下的谢太后当得起天下所有人的叩拜。 乐荣县主一打头,其余人心中便有地。 不约而同,默默的按照父辈官职品级上前请安。 谢太后慈眉善目,再不复方才的咄咄逼人。 如此排序的后果就是陆明朝排在了最后。 “民妇陆明朝,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陆明朝腹中胎儿的月份不算大,叩拜大礼难不住她。 在陆明朝跪下的一刹那,谢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紧张,摩挲着手腕碧玉镯的手不自觉加快。 这是阿砚的妻子。 阿砚心甘情愿娶的妻子。 陆明朝。 在永宁侯府长大的陆明朝。 除却曾对顾淮痴心不悔的非议,其余无可挑剔。 她清清楚楚的知道陆明朝离开永宁侯府后发生的所有事情。 是个果断、强势、清醒、无畏的女子。 再次回到京中,当夜就将永宁侯府闹了个天翻地覆。 这样的女子,是鲜活自由的。 同样的,也是不受她掌控的。 谢太后心绪复杂。 “抬起头来。” 其余宾客并没有任何惊讶。 毕竟谢太后时不时就会询问几句,陆明朝并不是例外。 陆明朝依言抬头。 “是个长的好的。” 顾淮的心高高悬了起来。 谢太后上一个夸好相貌的,已经成了一具死不瞑目的尸体。 顾淮咬咬牙,暗暗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保阿朝无恙。 “民女谢过太后谬赞。”陆明朝恭恭敬敬开口,让人挑不出一丝错处。 谢太后抬抬手“既有身孕,起来回话吧。” 陆明朝的腹中,是她谢氏的血脉。 当年事发突然,她使尽浑身解数才救了二郎的儿子如安。 偌大的谢家,除了父亲,除了远在北地的阿砚,她只来得及救下如安。 她的兄长、弟弟、子侄都死了。 嗯,她的儿子也死了。 还好,谢家命不该绝。 命不该绝啊。 谢太后喉头哽咽,微微缓了片刻,想问些什么,又不知道最想为什么,更不知该从何问起。 话语几度涌至嘴边,却又被吞回。 最后挥挥手,淡淡道一句“下去吧,” 她想为什么呢? 问阿砚? 问珩儿? 还是问如安和静宜。 静宜本可以有母亲的陪伴的。 萧遥容得下她们母女。 “曲水流觞宴还不开始吗?” “哀家久闻秦府的曲水流觞宴清雅无双,为人称道,心向往之。” “开始吧。” “让哀家见识见识。” 众宾客:再一次感叹谢太后的大心脏。 “你欺人太甚!”秦太师咬牙切齿,低声道。 谢太后笑容玩味“欺人太甚?” “哀家没有。” 秦家,不算人! 三男争一妻】 第三百零一章 三男争一妻 “哀家发自肺腑的建议秦太师,即刻快马加鞭入宫面圣,直言哀家欺人太甚,扰了你秦府的曲水流觞宴。” “哀家就在此静候陛下的圣旨。” “秦太师,稍稍让开些,影响哀家欣赏宾客的清谈文斗,吟诗作赋了。” 萧鼓声起,琴瑟和之。 曲水流觞宴,终于有了几分热闹。 谢太后眉眼含笑,静静注视着人群的某一处。 片刻后,谢太后敛起视线,对着一旁的老嬷嬷道“哀家要听秦元清作诗。” 秦元清,秦家大郎,文武双全。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多好的寓意。 可惜了。 谢家二郎死前,秦元清用弓箭射瞎了二郎的眼睛。二郎的头颅,也是秦元清亲手砍下,高悬于旗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