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说着说着,乐荣县主泣不成声。 永明大长公主也有些茫然。 她是遵照谢太后的意思行事,不过问,不阻拦,静观其变。 她以为谢太后和陆明朝有详尽周密的计划。 可…… 陆明朝跳崖了。 益城背后的巍峨大吕山,其悬崖高达千丈,下方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潜伏着众多猛兽。若有人从这悬崖跳下,必死无疑,连遗骸都难以寻觅。 怎么如此。 难道谢太后与谢砚,为了给天子抹上一笔浓重的污名,竟舍弃了陆明朝,转而寻求一个光明正大的机会去讨伐那昏庸的君主? 那是陆明朝啊。 一心一意为谢砚着想的陆明朝。 宁愿自己冒险,也要替谢太后救谢三郎遗腹子的陆明朝啊。 谢太后的复仇心切已经到这一步了吗? 永明大长公主嘴唇翕动,嗓子堵的可怕,艰难开口“乐荣,我……” 话到唇边,永明大长公主却不知道说什么。 说再多,都像是推卸。 “我进宫一趟。”永明大长公主不敢再看乐荣县主的眼神,冒着受惩罚的风险,夜叩了宫门,求见谢太后。 长宁宫内,烛光摇曳,明亮如白昼。 谢太后跪于蒲团之上,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经文,手中佛珠的转动愈发急促。 显然,诵经并未能使谢太后内心的波澜平息。 跳崖了。 跳了大吕山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 她该如何给谢砚交代。 “太后娘娘,永明大长公主求见。” 谢太后的手突然一颤,手中的佛珠串滑落,坠落在地。 “不见。”谢太后麻木道。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中,永明大长公主推开挡路的宫女,急匆匆地闯了进来,径自跪在另一个蒲团上。 “退下吧。”谢太后挥了挥手。 宫人们颔首,鱼贯而出。 “陆明朝死,是你的计划?”永明大长公主直截了当问道。 谢太后“不是。” “不是哀家的计划。” “是她自己的计划。” 永明大长公主只觉好笑“太后娘娘的意思是,陆明朝为了谢家的血仇,心甘情愿以己为饵。” “不可能。” “我与陆明朝数次交谈,了解她的秉性为人,她不是一个为了男子为了情爱就牺牲自己的人。” “她说过,陆明朝首先是陆明朝,其次都是其次。” 谢太后哑口无言。 “其中内情,哀家亦不知。” “等一切尘埃落定,自见分晓。” “永明,不是哀家。” “当年宫变,谢家幸存之人寥寥无几,我又怎会……” “她并非谢家之人!”永明大长公主打断了谢太后的话语,“只要谢砚尚在人世,即便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子嗣又有何意义?陆明朝又算得了什么?” “太后娘娘,陆明朝是个很值得疼的小姑娘。” “她才十六岁。” “二八年华啊。” 北境军起义】 第三百四十章 北境军起义 “永明,真的不是哀家。”谢太后再一次强调。 永明大长公主目光深邃,凝视谢太后良久,轻声说道:“好,不是你。” “当你决定顺应时势时,可曾考虑过会有意外发生?” “想过的,对吧。” “你是谢太后啊,历经三朝的谢氏女,如此浅显的风险,怎么可能毫无预估。” “可你心动了。” “强纳一个救苦救难,百姓自发建庙、立生祠的小菩萨,足以腰斩陛下岌岌可危的声誉。” “遇到陆明朝,真真是你谢家的福气。” “早知陆明朝和顾淮成不了,我就该替玉瑾求娶了她,省的掺和你们这摊子浑水。” “这不仅仅是谢家的私事!”谢太后仿佛被扼住了喉咙,面色涨得通红。 永明大长公主没有再说话。 …… 北境军大将军刘靖远酗酒过度,暴毙而亡。 群龙无首,北境军乱了。 北境军将领乔嵩趁乱接管了北境军。 不过一旬,便举起了反旗。 檄文昭告天下,伪临朝之贞宁帝,性情暴戾,亲昵奸佞,对忠良之士横加摧残,更行篡逆之举,弑主夺位,又横征暴敛,强占民女,其治国无道,私德败坏,致使忠臣义士心寒齿冷,天人共愤,实乃天地难容之恶行。 特此檄文,遍告各州郡府县,使之周知。 北境军的叛乱,犹如将水倾入滚烫的油锅,引发了天下百姓的哗然。 檄文上罗列罪状,皆不是空穴来风。 当年宫变挥出的屠刀成了今日射向萧遥的箭。 箭箭淬毒,箭箭要命。 对于百姓来说,残害忠良杀侄夺位,很遥远,但逼死救苦救难的小菩萨距离他们很近,也更容易感同身受。 顾淮在得知消息后,有瞬间的愕然,而后便是无尽的狂喜。 是该反。 檄文中的伪字用的极妙。 伪,非正统也。 一个杀侄夺位的乱臣贼子算哪门子天子! 总要为阿朝报仇的! “父亲,我们也反吧!”顾淮野心勃勃,压低声音开口。 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