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8
书迷正在阅读:东拼西凑之夫前点灯、台湾名模、这一切,不过只是主人的任务罢了、少女的露出日记、带女友去山上看夜景,满载而归、绿帽男与小太妹、无可奈何花落去、淫师兽道、魔王大人是个小天使番外篇之炙热的温泉篇、明日方舟 解放欲望的医师
		
		    全无法理解曹操的想法。    那郭奉孝如此狡猾,曹子劭又是女子,力气大不到哪去,腰间的剑挂得跟玩似的,一旦动起手来,吃亏的绝对是她!    素来对郭嘉行径看不过眼的陈群决定写信去邺城讨个公道。    曹操对陈群的行径哭笑不得,又忙于战事,没法抽空跟他解释,便将陈群的信都搁着。    陈群见送到曹操那边的信如石沉大海,干脆直接写信给郭嘉,一封又一封地送往邺城。    ……    自从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以来,就没有丞相这个官职了。后来更是由三公共同执政。    曹操如今担任的司空就是三公之一。    司空,掌水土之事,究其最主要的职能,大抵跟后世的工部有些类似。    至于南征北战,尽管曹司空的头上还有冀州牧的官职,但从理论上来讲,用兵这方面并不归司空管。    州牧之间互相攻伐是常事,很少有人会说道什么,可若是名正言顺不是更好吗?    之前曹操把皇帝弄到许县的时候,他的官职原本是位高于三公的大将军。而任命袁绍的官职则是位次于大将军的太尉,也就是三公之一。    这下袁绍就不高兴了,直接拒绝了这个官职,并表示这太尉谁爱当谁当去,反正他袁本初不干。    作为他的发小,曹操深刻了解袁绍的性格。虽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俩早就成了表面兄弟,不过袁绍推拒这个官职的原因他心里还是清楚的。    不就是嫌弃太尉的位置比大将军低嘛,他让给袁绍不就成了。    接着袁绍就接受了大将军的官职,而曹操屈居三公之一的司空。    曹操的司空一当就当到了现在。    这时候,北方的幽州、并州、冀州、青州、豫州、兖州、徐州,甚至连部分属于洛阳京畿的司隶地区都被他拿了下来。    司空这个官职,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适合再当下去了。    纵观现在的官职,只有大将军较为适合。只是现在大将军的金印还在袁尚的手里,而且大将军主要管的是军事,可曹操却是军政两手抓。    这时,正在回邺路上的曹操想到了一个比大将军更适合的位置——丞相。    以丞相的名义征讨外族,不是更名正言顺一些吗?    ……    还没回到邺城,便有人给郭嘉送来了一大堆信件。    这些信件经过大半年的尘封积攒,险些落得比曹初都高。    是陈群写来的。    曹初正立在他边上,看见来信者的名字竟是陈群,心生好奇,随手拿起一封打开看——    “竖子郭嘉,失上下之道,放浪形骸,又加以骄肆……汝借婚事铲除异己,实属居心叵测,恬不知耻甚矣……呸!”    第71章 出使荆州    曹初默默地转过身去, 避免上面的内容被郭嘉看到, 接着往下看写信的时间。    半年前!    曹初翻开较新的信件,发现里面的内容已经从“郭嘉借婚事铲除异己”的猜测变成了“等老子守完孝就来邺城找你算账。”    虽说意思是那个意思, 不过陈群的用词颇为文雅,骂人不带脏字。    这封新信的言辞比半年前送来的那封还要激烈许多, 毕竟陈群等了半年都没有等到回信,任谁都会多想。    “脸色怎的如此不好?”郭嘉关切道。    曹初叹气,把信藏到背后:“误会大了, 我得赶紧写信给陈长文解释。”    郭嘉随手拿起一封,准备打开:“你这么一说, 我倒是想看看了。”    曹初忙不迭夺过来:“别!都是些攻讦之词, 你看了会不高兴的。”    郭嘉无奈, 继续拿起一封,笑叹道:“一封信而已, 还不至于。”    曹初这下不准备夺了,灵机一动, 伸手捂住他的眼睛。    郭嘉把她的手撤下来,挑眉:“子劭不让我看信,那准备让我看什么?”    “看我……”曹初展颜一笑,有意停顿,“给他写信!”    郭嘉闻言低头笑了, 唇畔噙着笑意:“也行, 看你。”    曹初提笔, 认认真真给陈群解释了郭嘉这半年杳无音信的原因, 重点辟谣二人之间的交情始终不错。    微黄的灯光映照,眼睫落下一片模糊的阴影。    郭嘉见她写得认真,闲着无聊,忆起早些年的事情,便随手挑起一绺起她的发丝,扎了个惨不忍睹的小辫。    等信送到许都给陈群,陈群写了回信又送回来,已经过了许多天。    曹初拆开回信。    信上的字似乎透着一股怒不可遏的凌厉——    “郭嘉竖子,竟胁迫女公子写下如此荒诞之语!”    曹初:“……”    ……    回到邺城,曹操开始筹备改任官职的事。    如果曹操要当丞相,必然得废除三公,那么现在在任的三公就成了问题,或者说阻碍。    三公分别是司空、司徒、太尉。原本的太尉杨彪早在建安元年就已经卸任,曹操这个司空正准备卸任,那么三公之中就只剩下一个司徒赵温了。    赵温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对皇帝忠心耿耿,早在董卓作乱时期就已位至三公。后来,皇帝被李傕和郭汜挟持,赵温又是一路上拼死保护皇帝的功臣。    等到曹操把天子接到许县之后,他并没有像杨彪那样给人甩脸子,而是十分安静。    照理来说,赵温这么识相,那么让他的职位继续保留下去,或者迁任其他的重要职位也无妨。    可架不住他是汉室老臣,跟杨彪的关系向来不错,又跟着天子走了这么一路,就连他的兄长都是尽忠而死的,怎么可能真的一点动作都没有?    再说了,赵温性格刚强,年轻时连弃官的事都干得出来。后来面对穷凶极恶的李傕和郭汜,他连死都不怕,怎么遇上曹操反倒变成了鹌鹑?想想都不现实。    曹操当时正纳闷着赵温的做法,就遭遇了衣带诏事件。    这下他就逮住人的把柄了,这件事赵温虽然没参与进去,却在暗中推波助澜。    但是曹操没证据啊。    赵温、杨彪都是德高望重的人,如果没证据就贸然对他们动手,势必会对声名、威望有损。    这回他想废除三公的制度,这件事又重新被他琢磨了起来。    司空府。    曹丕进门,拱手对曹操行礼:“前些日子,赵温想征辟儿子为司徒府掾属。此事儿子不敢擅做主张,故来请示。”    虽然曹丕的年纪不大,但未到及冠就出仕的人不在少数,赵温如果想征辟他也无可厚非。    曹操捋须须的动作一顿,微微挑眉。    好嘛,他正瞅着没赵温的小辫子抓呢。    甫一得知这个消息,曹操当即就奏请陛下,罢免了赵温的司徒之位。罪名是“选举不实。”